湯圓03

刻意趕在冬至前回到台東,原因就是為了吃這一年一度的冬至圓。記得小時候冬至就是過年前最美好的一個團圓日,阿公、阿嬤、爸爸、媽媽一家人團聚在桌前搓圓仔,圓滾滾、紅紅白白的湯圓在竹編的「桿磨仔」上滾來滾去,至今仍是美好的回憶。

老爸賣碗粿幾十年,雖然退休已久,那台磨米機猶原是鎮家之寶,每逢節日總要拿出來使用,從清明的菜包、草仔粿、紅龜粿,到春節前的菜頭粿、年糕,什麼米都能磨,什麼米食都好吃,成為我每次歲時回家的想望XD

這次提早回家,終於記錄了從磨米漿開始的湯圓製作過程,以非商用來說,能手把手教學的人應該也不多了吧XD

湯圓06

1.尖糯米與圓糯米1:2比例混合浸泡約6~8小時

湯圓07

2.以適當水分比例倒入磨米機磨成米漿,沒有磨米機的話,市售食物調理機、慢磨機好像都可以達到同樣效果,果汁機則要看功能。

湯圓08

湯圓12

米漿倒入棉布袋,以石頭的重量逐步去除水分,成為粿粹(約需10~12個小時,中間需翻面調整位置,先壓一顆,等水分比較乾、整布袋不會再「跑」來「跑」去後再加一顆石頭重壓)

湯圓14

4.取一小塊粿粹,用滾水煮成粿母(也就是麻糬,小時候會多煮一點來沾花生粉吃)

湯圓13

5.粿母混入粿粉中揉捏,若太乾可適量加入煮粿母的水。因為拜拜需要紅湯圓,所以有需要的話可在揉製時添加少許食用色素或紅麴(這次我才知道原來紅色的食用色素也有分色號,大紅是用在紅龜粿,粉紅是用在湯圓。)

湯圓10

6.揉捏成團後搓成長條狀,再分小塊搓成小湯圓,嗒啦~完工!

建議在拖盤上放置白色棉布,再放湯圓,這樣去煮的時候直接拿起來、倒進去就好,省得黏盤子,還得用手撥半天。如果沒有馬上要煮(通常搓完挺累的),可以用棉布蓋在湯圓上方、放冰箱冷藏,以免湯圓水分蒸發、龜裂。

  客家鹹湯圓作法  

湯圓1

1.準備配料有:新鮮紅蔥頭切片、韭菜切小段、茼蒿、香菜切末(不喜跳過)、乾香菇泡開切片、絞肉,胡椒粉與鹽、味素酌量

湯圓15

2.起油鍋,下絞肉炒開,依序下紅蔥頭、香菇。

3.炒拌均勻後,加入鹽、胡椒粉與味素調味,再加一大瓢水。

湯圓02

4.湯底沸滾後下韭菜、茼蒿,煮沸後再加一點鹽調味,即可起鍋。

湯圓03

5.另起一鍋滾水,水滾後放入湯圓,待湯圓浮起變大(中間需不斷攪拌避免湯圓黏鍋,反正會煮麵就會煮湯圓)。

湯圓04

6.煮好的湯圓撈起來瀝掉水分,再加入鹹湯底,再加入香菜即完工。

湯圓05

10顆小湯圓熱量約60大卡=1顆芝麻湯圓,加上鹹湯圓可以多放青菜,吃起來感覺比較「健康」XD

湯圓16

拜拜用的甜湯圓,湯底是桂圓+花生+紅豆。我家的羅女士表示,網傳用八寶粥來當作湯底,但是她個人覺得不好吃,在此提供參考。

arrow
arrow

    A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